发布时间:2019-04-19
作者:王欢
金磊的办公室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乱”一一办公桌上各种医学读物、资料文件堆积如山;办公室对面唯一一张沙发上也“躺”满了各种医学书籍文献。视线穿越凌乱的书山,不经意地就会落到办公桌旁的柜子,里面最醒目的位置摆着的是一颗人体心脏标本,这是美国著名的心脏瓣膜专家Ned H.G.Hwang教授送给金磊的。
破格提拔 39岁的协和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初,清华、北大等学府已经涌现了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教授。彼时,在金磊就读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55岁以下的教授却屈指可数。时任院长巴德年意识到了危机,为了留住更多年轻的人才,他经过努力获得了当时国家教委的支持,在校内进行首次破格晋升。
“当时有10大条件: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10篇以上(需为第一作者);承担过国家级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有至少一个国家级成果或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院、校研究室主任或副主任……”这些条件,39岁的金磊全部满足。
早在读研究生时,金磊就发表过多篇关于“牛心包瓣”(用牛的心包制成人工心脏瓣膜,用于救治心脏瓣膜患者)的研究文章,博士毕业以后亦在该领域有多篇著作发表,一时业内小有名气。
“当年报名参加破格晋升,之后的答辩顺利通过。当时我的博士学位还没拿到(在职读学位未到毕业期限),一下子就晋升为教授了。”金磊回忆至此,脸上的表情并非全是自豪,“在别人看来,这是‘逆势而行’,我成了当时协和医大唯一一位不到40岁的教授。那时,议论纷纷。”虽然完全是按规定,凭实力被提拔的,但被人过分“羡慕”,还是让金磊感觉那段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一帆风顺 却再“逆势而行”
不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向全球30个发展中国家招揽人才的计划引起了金磊的注意,他开始犹豫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继续搞研究,还是换个新的环境。就在那时,金磊的师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给了他中肯的建议:“国内的研究和学习条件有限,要深造和进一步提高就只能去国外。”在顺利通过了申请之后,金磊获取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994年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的机会,由此踏上了美国的求学之路。
2000年8月,美国一家做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的企业,首次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牛心包生物心脏瓣膜上市的消息,传到了正在从事相关研究的金磊的耳中。“先进的医疗技术几乎都源自于美国,几年之后才进入发展中国家。当时,牛心包瓣几乎只用于发达国家,而中国的患者几乎全部用机械瓣(热解碳、不锈钢等为原料的人工瓣膜)。”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的金磊,有些按捺不住了,“中国的瓣膜患者也本该可以用上更好的人工生物瓣的呀!”就在当年的12月,金磊决定离开从事了研究工作多年的美国,回国创业。
然而,这一次的“逆势而行”更加艰难。
金磊回国的时候,中国几乎不用生物瓣。国内医疗个行业凡是高端的技术,如人体植入物,都是源于美国,若干年之后,才逐步服务发达国家患者。通常,在这些外企的高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会先让国外有经验的医生在中国著名大医院开展应用,数年后,由国内专家再推广到全国,随后才是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开始模仿国外产品,逐渐出现国内企业以及国产产品。
当金磊的企业“北京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后,上述惯例让国内大型医院根本不相信金磊的产品。“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自主生产的产品怎么可能信得过?”金磊吃了一次又一次闭门羹。
秉持仁心 挽救数万生命
金磊的师父朱晓东院士,早在1976年,就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牛心包生物瓣并成功用于临床,而朱晓东院士的师父——MarianIonescu,著名英国心脏外科教授,于1971年首次用牛的心包组织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牛心包生物瓣,并成功植入患者体内,可谓师徒三代专攻一项研究。在金磊回国时,很多圈子里的专家就认为“这小子有可能做成”,国家对他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视,科技部等主管部门都给予了很多资金上的支持。然而,金磊缺的并不是钱,而是市场的认可。
“由于技术的限制,美国企业生产的牛心包瓣,只能用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适用于60岁以下的众多中国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的生物瓣,只有我们做!”虽然起初四处碰壁,屡遭质疑,但是金磊并没有因此放弃,“在等待救治的,那是一条条生命啊,更别说很多刚刚降生不久的肺动脉瓣缺陷(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患者。”大医院不行就从小医院开始,为拯救患者,哪怕是免费赠送呢!他心想。
在他的执念下,年幼的瓣膜病患者得到救治的消息从小型医院传到大型医院,从国内传到国外……直到2011年,美国的同类产品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此时的金磊已经拥有了国内外近20项发明专利,拯救了上万名国内的瓣膜病患者的生命,其中很多都是出生不久的婴儿。
2012年6月的一次全国心外科专家的共识会上,佰仁医疗研制的人工生物肺动脉瓣膜,有了这样的肯定,“没有这东西,很多患病的孩子早就没命了!”
2012年7月,国家科技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佰仁医疗从4100多家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2013年,佰仁医疗的“肺动脉带瓣管道与单瓣补片”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到如今,最早植入佰仁医疗生产的生物瓣的患者已经有13年的时间了。“我们这个行业是技术为王的行业,技术不过硬,那就会要‘命’的!我们每生产出厂一个牛心包瓣,都会想着,这个是否能够安心的放入自己的心脏里。”
倾情企业 再塑高品质人生
医者仁心,董事长金磊对生命秉持的“以仁为本”,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员工。有一年春节假期,金磊接到公司生产线上的一位缝瓣员工的电话,“她当时告诉我说,自己放假前缝过的一个瓣膜,最后打的一个结不确定是否打了顺结。正月初三,公司还没上班,这位员工就从很远的老家赶回了北京,从库房里找出那枚瓣膜,确认自己最后缝合所打的结无误后才放心,这件事使她整个春节都没能过好,一直惦记在心。”
走进佰仁医疗,一楼大厅最醒目的位置会看到“再塑高品质的人生”,金磊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心声:一是治病救人,为患者重塑生命;二是通过创业过程,也使自己和佰仁的员工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我出国前就是协和医大的教授了,如果不出国,也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去美国后,经历了博士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多年经历和资深科学家的头衔,一直留在美国工作,会很抢手,收入不菲。2000年我突然决定回国,很多人劝我三思而行,他们劝说,留在美国,即使不用拼命地工作,一生的钱都是花不完的。”而回国创业,对金磊来说,就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而且还要把所有积蓄投入一场赌局,前途难料。
“我们师徒三代人专心于牛心包瓣的研究,做了几十年必须要有一个交代。我的企业不仅是为了财富而生,更是为了证实动物源性植入材料通过特殊的技术是可以制成用于治病的人工组织或部件的代用品,可以用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我不做企业,这些研究就很难变成合法的产品,惠及患者。这项技术目前没有人能比我做得更好,我只能做创业选项。我做企业的目的首先是要为患者解决问题。”
财富管理 只为生命续航
佰仁医疗目前的成绩与地位,让金磊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一直让金磊很担心。“我是医者,治病救人在我心里的意义比财富要重万倍。但是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风险是极高的,需要足够资金作为保障,所以财富管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一个偶然的机会,金磊结识了宜信财富,加以了解后,他对宜信财富投资的领域及理念非常认可。“开始时抱着尝试的态度,几次投资证明,宜信财富信誉非常好,我很满意。比如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宜信财富母基金,它投资于医疗、互联网等热门行业,我很认同。因此,我可以很放心地把我的部分财富交给宜信财富去打理,企业经营也有了保障。”
金磊说,无论对于金钱还是事业,都是一场投资,“投资,看清其价值所在很关键,一定要看得懂、看透,然后再去投入,宜信财富带来的项目,我之所以去投,就是看重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医疗投资,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无外乎‘诊断’和‘治疗’,治疗比诊断更被需要,更靠谱。医疗的投资一定要对患者能提供不可替代价值,而不是对医生的价值。正如我个人对事业的‘投资’,如果你的产品对挽救患者生命是不可替代的,我定会倾心注入,义无反顾。”
文章来源于宜信